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阳光普照于整洁的道路上,两旁的绿树随风摇曳,教学楼庄严而典雅,教室中回荡着教师们严谨的教诲声,这里,肩负着培养新时代青年学子梦想与追求的重任。
2010年9月,邓友梅来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开启了她难忘的大学时光。入学不久,她凭借自身的热情与组织才能,成功竞选为班级团支书,在这个岗位上,她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无论是主题团日的精心策划,还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踊跃参与,她都冲在前面,带领班级同学共同成长进步,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校园的社团活动也是邓友梅大学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加入了农业科技社团,在这里,她与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农业新技术研讨会、校园农产品创意展示等活动。这些经历拓宽了她的视野,培养了她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她更加全面地发展。
在学业上,邓友梅更是勤奋刻苦。2011年,她凭借优异的表现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何康奖学金”。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她在专业领域深入钻研的有力见证。学习过程中,班主任邱宁宏老师成为了她的人生指引与思想启蒙,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明前行方向,助其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并为她植入回馈桑梓、奉献社会之信念火种。

带着母校给予的丰富知识、宝贵经验和优秀品质,邓友梅踏上了新的人生旅程。她从汽车销售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后,抱着心中“摆脱家乡的落后,而不是摆脱落后的家乡”志向,毅然回归家乡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成为一名“一村一大”,后又担任司法调解员。2021年,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长为大桥村党委书记、村主任。
在平安乡村建设工作中,邓友梅深知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总结出了“六勤六度”的基层治理经验,让“枫桥经验”在大桥村落地生花。通过“六勤六度”的有效实施,她成功调解了众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为大桥村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她也因此荣获金堂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以及金堂县“三级人民调解员”称号。
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邓友梅深入调研大桥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提出“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大桥村集体经济与国家aaa级景区鲜花山谷展开合作,精心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拓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带动了本地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面对村内闲置资源浪费的难题,她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有实力的业主承包集体经济资产虾塘、猪场,解决了原经营者拖欠村民25万余元租金的遗留问题,并创造了20.8万元的新收益。
邓友梅还组织对荒山荒坡和闲散土地资源进行复垦,与业主联合经营种植大豆、玉米、油菜、榨菜等“短、频、快”的经济作物,为村集体获得7.4万余元收益,带领村民创收4.7万元。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她连续5年帮助村民销售手工粉条,仅10天时间就销售近千斤红薯粉条,累计带货收益达10万元。
在邓友梅的带领下,大桥村形成了“四优四金”的独特发展模式,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大桥村荣获“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她个人也荣获成都市“蓉城先锋”新时代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等众多殊荣。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正是有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校训上“笃学践行、崇德尚能”这种精神和行动力的支撑,邓友梅才能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越行越远。